【#過去24小時 2015.12.01 全球】
今天是「世界愛滋日」,世界各地的人們點起蠟燭、掛上紅絲帶,提醒大家這場對抗病毒的戰役,還沒結束。
儘管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當年被稱之為是21世紀黑死病的愛滋病,已慢慢地不再被視為絕症,但迄今仍沒有可完全治癒的藥物。
如今愛滋病所帶來的挑戰,已不再只是根除疾病而已,還包括因人們對愛滋病的不了解,導致預防措施意識不足,也間接造成社會上對患者歧視性的對待與貼標籤。此外在全球貧富差距下,窮困地區缺乏妥善醫療跟教育資源,亦是對抗愛滋病的一大挑戰。
根據統計,截至去年(2014)全球有近3690萬HIV感染者,而大多集中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總人數中有260萬為15歲以下的兒童。
在非洲HIV病毒感染大多發生在15歲至24歲的年輕女性身上,導致傳染的途徑多為不當的性行為。這個看似直接的原因,事實上反映了許多當地社會面臨的問題:性別不平等、性暴力、未成年性工作者、不完善的醫療衛生體系,以及教育資源匱乏。
透過母體垂直感染(如生產、哺乳),非洲許多嬰孩在出生那一刻,便註定一生成為愛滋病毒帶原者。
在其他國家如中國大陸,直至2009年,愛滋病主要的傳播途徑都是輸血、母體垂直感染,以及毒品注射。早期感染集中於建設較緩慢的偏鄉地區,近幾年卻有往大城市擴散的跡象,且多是預防措施不足的性行為所引發。而性教育的缺乏,直接影響了愛滋病毒的擴散。
在其他已開發國家裡,愛滋病毒的感染亦與預防措施不足的性行為及毒品注射有較高的關聯性。然不論是何種途徑導致感染的,真正造成愛滋病毒不斷擴散的主因,還是源自於我們對此疾病淺薄的認識。
對愛滋病的不了解,加深了人們對此疾病的恐懼,也降低了我們的危機意識。根據調查,儘管各地有許多衛生單位提供檢測,人們卻沒有培養出自我了解身體狀況的習慣,也因此只有51%HIV的感染者清楚自身的病況。
化解恐懼、撕下標籤也許才是控制病毒擴散的最佳方法;就如同「世界愛滋日」官方網站所呼籲的:「親吻跟擁抱不會傳播愛滋病毒,無知才會。」(Kissing and Hugging does not spread HIV. Ignorance does)
圖為印度一所醫校學生為世界愛滋病日點亮蠟燭。(圖/美聯社)